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资源

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(精选多篇)

时间:2023-08-26 22:31:19
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(精选多篇)[本文共11917字]

第一篇: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

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或文化创新,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复兴,或者说,是当代东方的“文艺复兴”,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历程。实现这项历史使命,至少需要1xx年,需要3代人的不懈奋斗。其中,我们为20岁以下这一代中国人,创造何种文化环境? 生产何种文化产品? 提供何种文化服务?特别关键,值得关注。文化建设,重在建设。重中之重,是新生代的国学启蒙。

自1993年以来,我们以“大中小学进行中华美德教育实验研究”为题,先后被立项为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、 “十一五”,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,在北京、山东、黑龙江、河南、广东、重庆、四川、湖北、浙江、陕西、江苏等地,选定600余所大中小学校,开展了连续滚动的教育试验研究,有80余万学生接受了教育,取得了较好教育效果和一批成果,得到了家长、学校、社区的认可。为21世纪的中国学校弘扬中华文化,培育新一代中国人,摸索了一些可行的路径。13年的实验研究,苦辣酸甜,使我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,历史命运,当代转化,弘扬发展等,有了些许刻骨铭心的思考与记忆。

1996年,在香港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上,台湾学者向我提问:中国学校向中国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,为何还要进行实验?为何还要立项为国家级的科研项目?这一提问,令人尴尬,使人反思!

文化反思的力量

1993年,此项研究开始的时候,我们只是在北京市的三个区县选择不到百所学校进行实 ……此处隐藏12158个字……使国学教育走在理性的道路上,看来还有待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作进一步深刻思考和研究。

第五篇:《刑法的启蒙与思考》

《刑法的启蒙与思考》

(新生研讨课,2学分,32课时)

一、课程简介

《刑法的启蒙与思考》是法学专业学科基础课——刑法学的普及性课程,该课程主要以非法学专业本科新生为授课对象,旨在通过以研讨式授课为主导的交互性学习,形成对现代刑法之品性、机能与运行方向的基本认识,拓展与丰富参与授众的法学视野,塑造理性思维的旨趣。本课程通过专题研讨,探寻刑法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,逐步塑造并确立其现代品性,及其对刑法的价值目标、观念、制度与规范的影响,追问人类为什么需要刑法、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刑法、人类未来刑法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演进方向的问题,探求现代刑法构建的价值根基,与人类刑法需求的合理尺度。

二、本课程的授课要求

1.本课程以交互式授课为主,教师在授课前会将相关研讨性问题提供于学生,以便学生在参与课堂授课前准备。

2.本课程以启发式授课为主,学生应在参与课堂授课时,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思考线索展开自主性分析,并参与课堂讨论。

3.本课程以追问性授课为主,以刑法哲学的宏观视角,在专题讨论中鼓励学生的广泛参与,形成对法学思维与旨趣。

4.本课程不以检测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考查目标,将采取交互性谈话的方式进行课程考试,重在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。

三、任课教师简介

魏昌东,男,副教授,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博士。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员,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。参与、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。

《新生代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(精选多篇)[本文共11917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